承先师之志,传礼乐文明 ——闽清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中学语文教师)

来源:闽清县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5-08-28 11:17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2025年8月25日至26日,闽清县成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中学语文教师)。本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和传承儒家经典精髓,进一步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能力。为进一步构建“文化育人”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训分为2个班,一个是高中部一个是初中部。

   

   

  高中语文班 

  2025年8月25日,福州文儒书院孔海钦院长主讲《道德经》导读讲座。孔院长以陈景润发表论文的小故事开场,为学员们打开了通往《道德经》的大门。在解读“道可道,非常道”时,孔院长意味深长地说:“语文教师既要传授可言说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体会不可言说的智慧,这才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课程中学员代表选择一章《道德经》进行解读,而孔院长则在每位学员分享后即兴点评,现场智慧火花四溅。   

  培训的压轴环节,孔院长为学员们讲授了传统吟诵的特点,并现场示范吟诵福州传统民歌《拗九粥》。孔院长表示,通过吟诵,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汉语的音韵之美,在吟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陶冶身心,培根铸魂。 

  8月26日,开展以《孙子兵法》为核心的导读活动。孔海钦院长以深厚的学识与独到的见解,开启《孙子兵法》的智慧之门,为学员们搭建起清晰的经典认知图谱,为后续学习与实践夯实根基。  

  在试讲环节,学员们化身 “经典传译者”,结合自身感悟与现实场景,对《孙子兵法》展开个性化解读,让千年智慧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孔院长针对学员们高中语文老师的身份深情寄语:“学经典,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唯有洞悉其背后的思维逻辑,方能真正活学活用,方能以师者之责,将中华经典的薪火传递给下一代,扛起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孔院长的点评,如明灯般为学员的经典学习与传承之路指引方向。

  培训间隙,文儒书院黄老师带领学员体验传统拜师礼,从 “正衣冠” 的庄重仪式,到 “行拜师礼” 的躬身致敬,再到 “敬茶” 所承载的尊师重道之情,黄老师细致讲解每一步礼仪的内涵,让学员在举手投足间感受古人对知识的敬畏、对师道的尊崇,为这场智慧之旅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意蕴。

    

  初中语文班

  8月25日,孔海钦院长亲传弟子,文儒书院高级讲师——习学老师,为学员们讲授“《论语》与生命的时教”。习学讲师围绕“先富后教”的治国理念和君子品质展开深入讲解,强调教师在传道授业过程中应以礼修身、以德治教,将君子“无私、真诚、仁爱、公正、笃行”的品质融入日常教学行为中。学员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在经典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化了对教育使命的理解。

 

  8月26日,在习学讲师的带领下,全体教师整齐列队,面向孔子像行“天揖”礼。这一仪式不仅表达了对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更象征着教育工作者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郑重承诺。现场气氛肃穆而庄严,许多教师表示,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和精神接力。 

  随后,习学讲师围绕《大学》《中庸》展开授课,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和生动详实的解说,系统阐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体系与“中庸之道”的深刻内涵。在经典诵读与义理辨析中进一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神高度与实践价值。齐声诵读环节更是铿锵有力、情绪高昂,展现出学员们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

  此次培训,以 “理论 + 实践 + 点评 + 体验” 的多维模式,让古老的智慧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化作可感知、可运用、可传承的精神财富。学员们既深化了对经典的认知,更明晰了 “学经典、用经典、传经典” 的路径与使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