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食品掺假?
世界各国对食品掺假的解释不同,但内涵是一样的,就是指为获得产品的表观价值或降低产品成本,在产品中欺诈性地、有目的地替代或添加某物质的行为。其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利益。
食品掺假不仅威胁着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扰乱了市场经济,还可能为公众健康带来风险,每年在全球造成逾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纵观发生的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如“地沟油”、“红心鸭蛋”、“阜阳奶粉”、“苏丹红”、“染色馒头”、“上海福喜过期肉”等事件,都是源于以经济利益为动机的食品掺假。
二、什么是食品安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即“有毒有害”和“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者潜在影响)”。只有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才能真正构成食品安全问题。
三、食品掺假一定是食品安全问题吗?
如果添加物属于正常食品或原辅料,仅是成本较低,如将价格低廉的水掺入到牛乳、酒中;再如,2013年欧洲发生的马肉事件,将价格低廉的马肉代替牛肉。尽管这些添加物都不太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但会使得食品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降低,干扰了经济市场,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如果添加物不是食品原辅料,添加的是有害物质。例如:2008 年“三鹿奶粉”事件,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再如辣椒酱“苏丹红”事件,在质量低劣的辣椒粉中添加苏丹红染料以增强其色泽;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等。这些事件就是添加了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甚至是急性损害。因此,食品掺假事件并不都是食品安全问题。如果统统把食品掺假看成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无形之中夸大食品安全问题。尽管食品掺假并不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但对消费者存在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都必须“零容忍”,采用最严厉的监管手段予以打击。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撰稿: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