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无小事 拳拳为民情

来源:闽清县梅城报 发布时间: 2021-01-25 09:3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低保家庭的柴米油盐,孤寡老人的冷暖起居,困难儿童的关爱帮扶,社区群众的所忧所虑……民政工作涉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尤其是在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确保困难群众共享脱贫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基层民主建设方面至关重要。
  “十三五”期间,闽清县民政局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基础工作抓规范,难点工作求突破,重点工作创特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工作落实,涌现出许多新亮点,取得了不少新成效。2019年,闽清县民政局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县民政局机关支部委员会被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困有所助  贫困人员有了更多获得感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一家六口人都享受到了低保,一家人基本生活有了依靠,两个孙儿也有学上,我和老伴儿看病也有了保障,如今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谈起民政对困难家庭的兜底帮扶,白樟镇半山村的贫困人员龚世端激动地说。
  龚世端和家人的“获得感”,得益于民政兜底保障脱贫作用的充分发挥。今年69岁的龚世端身患多种疾病,老伴儿腿脚不便,儿子患有抑郁症,儿媳有智力和精神问题,孙女上小学四年级,小孙子才上幼儿园,一家人生活十分不易。“没有收入来源,一家人生活很苦,吃饭都成问题,别说脱贫了。”谈及以前的生活,龚世端紧皱眉头。
  了解到龚世端一家的困难,县、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多次走访核实,本着“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主动为他全家申请了低保,每月享受救助金共4046元,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充分保障。龚世端的小孙子目前上幼儿园,工作人员还为他申请了1000元的临时救助。另外,龚世端老两口看病就医也都有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龚世端和老伴儿身体都不好,无法干重活,平时得空了会种一些蔬菜以供家用,省去了不少买菜的钱。记者看到,龚世端家厅堂内,两筐红薯整齐地摆在一起,每一颗都摘得干干净净的,个大皮红,煞是喜人。“我们受了这么多恩惠,能做事的时候更要努力做,用心地经营日子,我相信生活也会像我种的红薯一样越来越甜。”对于未来,龚世端充满了信心。
  低保兜底及各项扶贫惠民政策的帮扶,让龚世端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对明天的生活也有了新的期待。龚世端只是闽清县众多享受兜底扶持政策的低保户之一。据了解,目前全县城乡低保总人数达4804人,占总人口1.48%。“十三五”以来,我县城乡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1月农村低保标准从350元提高到600元,2018年7月农村低保标准从600元提高到700元,实现了城乡低保一体化,2020年9月城乡提高标准再次提高到760元。另外,为确保最低生活保障能真正落实到最困难群众手中,我县严格落实低保动态管理工作,每年对城乡低保进行年度复核公示,严格工作程序,接受群众监督,2020年动态管理调整1022人,其中增员879人,减员143人。
  老有所养  孤寡老人有了更多幸福感
  近日,记者走进白中镇敬老院看到,三十多位老人刚吃过点心,聚集在院子里晒太阳。有的坐着闲聊,有的在小花园散步,还有几位老人饶有兴趣地玩起了“四色牌”,现场气氛其乐融融,仿佛这里不是敬老院,而只是公园一角的场景。
  “这里吃得好、住得暖,服务很周到,你看我还有这么多‘玩伴’,大家没事的时候经常一起玩玩纸牌,下下象棋,我们这些老人在这里过得都很舒心。”88岁的张锦华老人笑着告诉记者。
  因病无法行走的池贤荣,由工作人员推着在小花园里散心。虽然已经入冬,但这里依然日暖风和。微风吹来,甚是舒爽惬意。“花园里景好空气好,每天我都要来这里‘逛一下’。”池贤荣是特困对象,由政府完全兜底,每个月有3884元的特困补助。“在这里住得更安心了。”池贤荣笑着说。
  据介绍,针对全县的特困老人,闽清县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形式,让他们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近几年来,我县积极探索运营方式,“公建民营”模式逐渐规范化、合理化。县社会福利中心于2017年7月以“公建民营”方式,由福州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另外,我县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敬老院安全达标改造提升工作,白樟镇、白中镇等10个乡镇敬老院以“公建民营”方式投入使用,社会化运营率为100%。截至目前,全县乡镇敬老院共有老人347名入住,床位使用率达63%,超过省市规定的目标。另外,以创建省级农村幸福院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农村幸福院建设,目前我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幸福院223个,覆盖率达85%,2020年建设的30个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将逐步投入运营。
  解民所急  社区服务更加有温度
  五年来,闽清县在基层民主建设中,不断拓展城乡社区整体服务功能,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需求,用润物无声的社区服务,诠释了基层民主的温度。目前,全县已完成创建城市达标社区18个,城市标杆社区4个;农村达标社区218个,农村标杆社区55个,有效提高了社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社区办事很方便,省时又省力。要是在以前,要跑好几处,费时费力又麻烦。”在梅城镇南门社区服务大厅内,居民黄女士笑容满满。过去,普通老百姓不了解相关单位办事政策和流程,“办事难”成了他们的一个痛点。如今,在社区就可以办理多项事务,有效解决了“办事难”的问题。
  据了解,全县292个村(居)、城市社区已设立“一门式”社区便民服务窗口,23项行政服务事项已与省、市对接,办事时长压缩到法定时间的19.3%,老百姓基本实现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就能把事情办好。农村社区还建设有便民服务点和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办理不少业务。
  民政工作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除了上述几项工作,“十三五”期间,在全县民政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基本民生兜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558.75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11.87万元;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五年来共办理结婚登记9393对、离婚登记3381对,补领婚姻证件4118,办理收养登记171件,登记合格率达100%;累计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费共计634人,免除金额达97.002万元,服务渠道不断拓宽,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闽清县民政局始终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着眼于办好一件件惠民之事,汇聚了民意、凝聚了民心,切切实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成绩的取得在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于全县干部职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十四五”谋新篇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民政部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全面推动我县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闽清县民政局局长黄庚如是说。 (记者 吴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