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闽清古寺庙宫观

来源:闽清县科技文体局 发布时间: 2012-06-18 14:2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信仰门派繁多。其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源远流长,影响深广,闽清县的宗教信仰亦是如此。古代闽清的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据《闽清县志》载,唐文宗二年(826年),佛教首先传入闽清,宋、明时期宗教信仰达到了鼎盛。

  根据史料记载,自佛教传入闽清以来,境内建有大小寺院119座,其中天王寺、地藏寺、人皇寺、白云寺、白岩寺、普贤寺远近闻名。建于南宋的白云寺当年素有“八闽第一丛林”之称;普贤寺建筑雄伟壮观,规模宏阔。建筑前后9进,上下18厅,有僧侣数十众,寺产“富甲一邑”。

  道教何时传入闽清,史书没有确切的记载,年代无考。据民国版《闽清县志》载,后汉有道士徐登、赵炳(浙江东阳人)在县内修道传道。唐代,闽清有道教名徒杨真人,宋代有白玉蟾、薛丕、黄天谷,清代、民国等朝均有传道之人。

  由此可知,闽清的宗教教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这种信仰媒介的便是寺庙宫观建筑。纵观闽清宗教建筑,主要有以下之特点。第一,佛教建筑多依山势递落而建,三进透后,两旁建有配殿,规模宏阔气派;道教建筑规模大小并存,大者几进组合,小者单门独座,面积不足数平方米,有的仅以几块整石垒砌呈庙,有的却在桥亭、凉亭等设龛便是。还有的是佛道合居一宇,彼此相融,充分体现了宗教以善为本的和睦相处境界。

  目前,闽清县内保存的许多寺庙宫观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甚至倒塌,有的民间百姓对其中的建筑进行维修,才得以保存。

  白云寺

  位于白樟镇白云村白云山谷台地中。始建于宋景祐三年(1036),清雍正(1723——1735)及嘉庆年间(1796——1820)重修,近年重修。 旧时 ,白云寺规模宏大,有三进建筑依山势而建,现仅存原建筑最后一座的法堂,改作大雄宝殿。建筑坐北朝南,东西宽33.02米,南北深27.13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约895.83平方米。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七拄,前出游廊,左、右、后侧带廊,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鹊尾正脊,两山加雨披。 该建筑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广德寺

  位于坂东镇湖头村东北面五台山麓之下,始建于宋绍兴年间,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由僧人瑞峰偕里人黄维扬等募修,近年重修。坐西北朝东南,面宽53.4米,进深15.7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838.38平方米。建筑由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堂组成,大雄宝殿由正殿、旁殿、后廊组成,周以围墙,寺正面门墙为二级梯式山墙硬山顶,中间开山门左右各设旁门,门楣均施以门罩,山门内为小天井两旁书院各三间;正殿面阔七间,进深六拄,前后为廊。抬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正脊作两极鹊尾呈起翘。大殿正梁上保留墨书“大清嘉庆岁次壬申桂月住持比邱同师弟徒子募缘重建”等字”。

  地藏寺

  位于塔庄镇高峰村地藏自然村北面山峦台地上,始建于宋,清代重建。该寺原有三座建筑,依地势下落,今仅余中座,前座、后座仅保留局部地基遗址。现存建筑坐北朝南,木结构,面宽12.34米,进深17.6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18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6柱,前游廊宽大,穿斗抬梁木构架。重檐庑殿顶,殿后设佛台。

  青安寺

  位于梅溪镇建新村青安自然村山岗台地。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民国十三年重修。坐东南朝西北,土木结构,面宽23米,进深30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690平方米。仅余大殿,正座面阔五间、进深八柱,硬山顶,抬梁穿斗式屋架。原建筑由前、中、后三殿组成,后遭火焚,仅余下正座。正座中为“圆通宝殿”,后侧设佛龛,奉祀观世音菩萨。龛眉上悬挂的 “慈航普济”横匾系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正殿外游廊顶作素面轩棚,廊柱雀替作缠枝牡丹透雕,两侧厢房两层结构呈一凹一凸,外厢房二楼设挂廊立栏杆很具特色。

  白岩寺

  位于三溪乡前坪村白岩山上。清代建筑,土木结构,坐南朝北。面宽15.36米,进深28.68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40.52平方米。从北至南依次为门墙、天井、左右书院、正座、侧房。门墙正中大门覆以斜坡式雨披,门额“白云寺”三字由鼓山涌泉寺普雨住持所书。门内前为廊,天井左右书院各二间,进深一间,前带廊,单坡屋顶。正座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前出游廊,穿斗木构架,悬山屋顶。正殿大门保留着清光绪年间的一副对联 “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朝拜,齐齐齐齐齐戒齐齐齐齐戒”,殿后部设立佛龛,供奉释迦牟尼等佛像。正座西南侧为民国时期扩建一幢四面倒水三层结构楼房。该建筑历史悠久,具有文物价值。

  岳府

  位于上莲乡莲埔村东南面约500米的山谷台地上。始建于宋代,明代重建,现保存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东西宽米,南北深米,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410平方米。从南至北依次为前座、后座。前座门墙正中正大门为辉绿岩石框,眉额作灰塑“岳府”二字,墙面分绘青龙白虎图,左右作券顶边门,内为戏台面朝正殿,两旁为看楼。后座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十柱,前出游廊,穿斗式木构架,歇山屋面,屋角起翘下施角鱼,燕尾正脊。殿内后侧神主龛奉祀民族英雄岳飞及其结义兄弟汤怀、王贵、牛翱、张显等神像。该建筑为祭祀民族英雄岳飞的庙宇,保存较好,特别是殿内保存的莲花式、覆盆式柱础是宋代建筑原构,有着典型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横溪岳飞庙

  位于省璜镇横溪村山区村东南面的聚龙岗坡地上。坐北朝南,土木结构,面宽18米,进深11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98平方米。由门埕、正殿构成。门埕由前及里高低两层,殿宇面阔4柱3间,进深3柱,后部设神龛,供奉岳飞、牛皋等塑像;两侧夯土墙,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歇山顶。屋面雀尾正脊,中饰葫芦,四脊起翘,下施角鱼。

  仁周将军庙

  位于池园镇仁周村西北锦洋岐山谷中的台地,建于清咸丰丁巳年,(1857)1997年局部维修。坐北朝南,土木结构,东西宽16.2米,南北深20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24平方米。从南至北由门埕、下座、正座构成。门埕前侧以蛮石砌造,埕内侧设台阶入正门,门额墨书“将军府”三大字。下座为“U”字形廊,中为天井。天井后侧为正座,地势较前座略高。正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殿后设佛龛。佛龛中立“武穆岳府将军”,两旁立“文武郎总管官”、“有功大夫萧公”神主牌。正殿屋面为悬山顶,正脊两端起翘,兽吻灰塑龙首鱼身;前座屋面硬山花墙施以彩绘,双坡倒水。该建筑是供奉民族英雄岳飞的殿宇,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玉水境

  位于省璜镇玉水村北面水尾灿堂山岗的台地上。建筑坐东朝西,土木结构,面宽9.20米,进深13.8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26.96平方米。由门楼、正殿构成,并形成围合。门楼进深3柱,用木柱6根,支撑双坡屋顶。左右砌构围墙;天井后侧为正殿,面阔4柱3间,进深5柱,后侧设佛龛,主祀岳飞,兼祀南山将军及仁主尊王。殿宇三面夯土墙,内穿斗式木构架,正檩墨书“时咸丰三年岁次辛亥季春毂旦”等字。

  后岭圣君殿

  位于下祝乡后岭村南面三丈洋佛殿岗。清代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面宽17.4米,进深12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08.80平方米。建筑由前廊、正殿、左右侧陂榭构成。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殿后部设佛龛。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正檩上墨书“崇祯十一年重修”等字,屋面正脊灰塑吉祥饰物。正殿地面,前廊地面分别以方形青砖,卵石铺设。殿中存有多块清代道光、光绪年间香客信众的赠匾。在闽清有许多地方保存张圣君殿宇,该建筑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云际圣君殿

  位于金沙镇云际村山中台地。始建年代不详,现建筑为明代风格,1993年重修。坐东朝西,南北宽11.42米,东西深9.70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10.8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柱,抬梁穿斗式木构减柱造,歇山屋顶,四角起翘,,下施角鱼。殿后侧设佛龛,供奉张圣君三神。

  金沙堂

  位于金沙镇光辉村金沙街中段北侧台地上。俗称金沙堂,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九年建,(1159年),明正统四年修,(1439年)、清康熙年间重修,民国六年又修。坐东北朝西南,依势下落而建。土木结构,面宽19.66米,进深22.5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42平方米。正殿面阔5间,进深7柱,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燕尾正脊,其上彩塑双龙戏珠。大殿的屋面原来是以铁铸瓦片覆盖,极具特色。四面倒水屋面,飞檐翘角,下施角鱼,层次分明;正殿前廊轩顶、驼峰、雀替皆作木雕彩绘,特别是大殿内金柱的石质柱础以两层相叠,方圆中求变化,别具一格。在殿后侧中部神龛供奉着御封监雷三元普济大师大化真人张圣君、萧公法明和应化真人连公宗羌。在中坪左右两厢分设佛龛,供奉金沙堂十境社十尊圣君神像。

  白岩圣君殿

  位于三溪乡前坪村白岩山骆驼峰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1978年重修。坐南朝北,东西宽10米,南北深18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由山门、前廊、厢廊、正殿构成。殿四周以石磊砌。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正厅作券顶门额,左右厢廊各立方形花岗岩石柱,柱上阴刻楷书对联“龙洞神唤雨,童老佛现身”。 殿内奉祀张、肖、章三圣君。这座建筑最为神奇的是,无论是外墙还是屋面或是屋内梁坊均采用花岗岩石构成,石构制作采用粗细相互结合,给人以简约古朴凝重的感觉,它是闽清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石构建筑。

  齐天府

  位于下祝乡后峰村村尾山沿的台地上。始建年代不详,现建筑为清代风格,民国、近年均作维修。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面宽16.20米,进深23.04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373.25平方米。由前座、后座、天井构成。入门开在西侧。东侧为前座,西侧为正殿。前座作二层屋,临溪墙基以鹅卵石干砌高3米,上为生土夯墙,墙体之上作木构封闭式出挑廊屋,进深三柱三间,面阔五间。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穿斗式木构架,屋面为重檐歇山顶,正脊作鹊尾,四脊起翘。殿西侧设立佛龛,主祀“齐天大圣”—孙悟空,同时兼祀其它地方诸神。该建筑保留的戏台是闽清迄今发现为一保存原构的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王公宫

  位于池园镇南面丽山村盆地中台地上,清嘉庆年间(1796——1820)建正殿,道光十八年(1838)扩建山门、戏台、围墙等,“文革”中出正殿外,其余建筑被毁,近年又建礼堂。正殿坐东朝西,面宽15.33米,进深8.22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间,进深6柱,穿斗式木构架,燕尾正脊双坡顶风火墙,火墙翘角以彩绘装饰,殿内木柱梁架斗拱施以红漆保护。

  桥东大王庙

  位于梅溪镇山间的桥东村东北面山坡台地上。清代建筑,坐东北朝西南,面宽14.57米,进深11.62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169.3平方米。由正前围墙、天井、左右廊道、正殿构成。殿基以杂石砌筑高4米,上筑围墙,入门开在南侧,天井左右为回廊,抬梁单坡屋面;正殿地势高于前,面阔3间为夯土墙隔扇、外侧作马鞍式风火墙,进深1间;正厅面阔又作4柱3间、进深4柱,穿斗减柱造木构架。屋面雀尾正脊,中灰塑大象装饰,双坡倒水。该建筑在花墙、风火墙樨头所作人物、动物、花卉灰塑造型准确,十分精美;殿内保留的壁画色彩沉稳,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前坪境

  又称“大王庙”,坐落于云龙乡云中村山间阮厝里台地。清代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84平方米。建筑中为正殿,两旁各作披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穿斗木梁屋架施以减柱造,枋梁圆方纵横,朴素简约。前廊轩棚呈卷弧状,枋梁驼峰作对称卧姿雄狮木雕,狮背连接斗拱承接粱椽,及极具装饰效果。建筑屋面为硬山风火墙成呈马鞍造型,墙帽出檐覆以青瓦,墙面饰以乳钉瓦作。粉色正脊施以彩绘,两端起翘作燕尾状,中央灰塑葫芦塔。正殿后部神龛高出地面1米许,主祀人主尊王,兼祀车山府等地方神。

  五显大帝庙

  位于省璜镇谷口村北面山间。俗称桥亭,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近年重修。坐东北朝西南,建筑依附龙岗山下,为双层楼阁式结构,重檐歇山三层屋面。底层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抬梁式屋架。殿的右侧设有楼梯两举通向二楼,二楼仅作单间格式。一层、二层后部均设佛龛,供奉五显大帝等诸神像。该建筑结构奇巧,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渡塘大王庙

  位于下祝乡渡塘村西南面水尾。建筑顺山坡而建,坐西朝东,土木结构,面宽12.65米,进深8.13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3平方米。由正正殿、外廊构成。廊面阔7柱,设有廊椅;正殿面阔4柱、进深7柱,金柱4柱。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雀尾正脊,中作亭台楼阁灰塑装饰,歇山屋顶。殿宇后侧设佛龛,主祀兰元帅地方神,兼祀南山六位将军。地面以青砖错缝铺设,设有三穴地库。该建筑立柱硕大,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并且保存较好,具有地方建筑特色,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岭里上保宫

  坐落于省璜镇岭里村山区盆地的台地上,清代建筑,1993年重修。坐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面宽13.8米,进深18.6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56.68平方米。由前座、正座构成围合布局。前座正门设斜坡门罩,内呈“U”字形回廊,单披屋面;正座面阔三间,进深二柱(改造成水泥柱)歇山顶四面倒水,鹊尾翘脊。内设佛龛,供奉白马大王、文武神灵。该庙宇是乡土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温汤珠岩殿

  位于桔林乡温汤村东面温岭大溪北岸台地上。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北朝南,土木结构,东西宽13.07米,南北深11米,占地143.8平方米。由正殿、披塮构成。正殿门墙眉额左右灰塑人物山水,中书“珠岩古迹”四字,内天井呈“U”字形环廊;正殿前出游廊,面阔4柱3间,进深5柱,穿斗式木构架,歇山屋顶;殿后侧设佛龛,供奉张圣君神像,兼祀其他地方诸神。该建筑保持较为原始状态,花墙灰塑保存较好,殿内还保存清道光年间的供案、牌匾,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温汤福山殿

  位于桔林乡温汤村北面山坡台地上。建于清代,1996年重修。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东西宽12.76米,南北深16.2米,占地206.7平方米。由前座、正殿构成围合。前座门墙正中作辉绿岩门框,门楣灰塑“福山胜迹”四字,左右侧开券定边门,内庭天井呈“U”字形环廊,单坡屋面;正殿前出游廊,面阔4柱3间,进深5柱,穿斗式木构架,歇山屋顶;殿后侧设佛龛,主祀“通天王”、“临水娘”神,兼祀其他地方诸神。该建筑正殿厅作八角五层藻井,藻井外侧作廊状轩顶;前座花墙人物、花鸟灰塑工艺精湛,色彩沉稳,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