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闽清古学堂、书院

来源:闽清县科技文体局 发布时间: 2012-06-18 14:17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学堂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它一般是由名儒学士,或在野地方官宦绅僚和私人兴办,为聚众讲学之所,地点多设在山水优美、环境清幽之处。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入宋后,由于五代的混乱局面刚刚结束,政府的精力还比较多地贯注于如何巩固中央集权上,一时尚无暇顾及文化教育,也没有力量来兴办学校,而读书人又迫切要求读书,书院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福建书院的兴起则在南宋时期。当时福建是以朱熹为代表的一批理学家的倡导,各地纷纷成立书院,以致学风淳厚,精英辈出。由此,福建也享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闽清县在古代的教育场所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县学、书院、学堂、社学、私塾等等。始建于宋景德四年的闽清文庙是当年的县学,庆历年间开始在明伦堂办学,入学士子在这里攻读“四书”、“五经”。县学自开办起数代延续,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而终止。

  闽清书院自宋代至清末先后开办了“龙岗书院”、“崇文书院”、“鹿坂书院”、“云龙书院”。其中龙岗书院几度易名为龙江书院、正音书院、鼎峰书院,是远近闻名的书院之一。宋进士邑人陈祥道、陈旸兄弟,南宋状元郑性之等都曾就读于此。

  除了书院外,闽清的另一种教育形式是私塾。私塾分为“家塾”和“民斋”两类,而“民斋”又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名儒设馆招生;二是当地“斋头”组织学生上学。

  闽清的学堂书院伴随时代的步伐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她曾经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英贤豪杰,为闽清的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她也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旧的社会制度改变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些曾经书声琅琅的的学堂也多不复存,有幸尚存的是寥寥无几,人们应当倍加珍惜。

  文庙

  位于梅城镇城南北大街中段西侧。又称孔庙、圣人庙。始建于宋景德四年(1007),后重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一九八四、一九九五年重修。坐北朝南,木构建筑,东西宽米,南北深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2100平方米。从南至北依次为为戟门、天井、左右廊庑、大成殿、明伦堂。戟门以木制屏门连接组合成排,门上部窗棂作方格状,正门左右分置青石抱鼓,门额竖匾金字“文庙”二字;内天井左右为廊庑。天井后为大成殿,殿前为月台,月台拜石以青石镶嵌,其上浮雕龙凤、书卷、祥云图案。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燕尾正脊,上彩塑双龙戏珠。殿内顶棚中央作八角形如意斗拱藻井,四周为八穴长、方形藻井,构思巧妙、别致。大成殿后隔天井建“明伦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保存较好。该建筑规模较大,是闽清县保存最大的庙宇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云龙书院

  位于金沙镇光辉村金沙中学正门墙上。花岗岩质地,长2.1米,高0.62米,字为楷书阳刻,由右至左。字径宽0.43米,高0.31米。保存较好。云龙书院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由正座、厢廊、构成,周以围墙;正座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燕尾正脊双坂顶,穿斗式木构架,正座左右侧作风火墙,火墻墀头堵板及门墻内侧花墙均以彩绘装饰。该书院1905年更名为公立闽清第四区高等国民小学。书院与2006年倒塌损毁。

  文泉书院

  坐落于坂东镇新壶村登高山下。今闽清二中内)由里人黄作宾等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书院分前、中、后三座。中座建筑坐南朝北,土木结构,东西宽10米,南北深16.5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65平方米。从北至南依次为门墙、天井、主座。门墙作猫拱式,入门开在门墙之左,门额墨书“崇文学堂”。墙内中为天井,左右书院各三间,天井后为正座,面阔三间,进深四柱,穿斗木构减柱造,燕尾正脊,左右侧为马鞍式封火山墙。后座“魁星楼”系三层木构,每层皆设楼廊。第三层是该建筑的核心,中部为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屋顶四面倒水,正脊中部龙饰灰塑作回首状,两侧耳房六扇夯土隔墙五开间。前座仅余门墙及内天井及局部书院(披塮)。面积3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门墙正中券顶石框大门,门楣上镶嵌“文泉书院”的青石横额,为宣统太傅陈宝琛题。该建筑是闽清古代教育的场所见证,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文昌宫

  位于梅溪镇樟洋村东南面台地。清代建筑,近年重修。坐东朝西,土木结构,南北宽30.6米,东西深29.50米,平面近于正方形,占地面积902.7平方米。从西至东由前座、正座构成。前座正面作排楼式门墙,内天井呈“U”字形环廊。正座面阔山间,进深七柱,前出游廊,穿斗式木构架,雀尾正脊双坡顶,外侧夯筑马鞍式风火墙。正座外周以围墙形成围合。该建筑曾作为乡村学堂,古时神龛供奉孔子神位,是乡村祭孔的场所,同时建筑门墙造型别致,花墙彩绘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龙江书院

  位于闽清县梅城镇南面,县实验小学校园内操场南侧花圃中。石碑共计4块,辉绿岩质地,靠西侧的两块高1.8米,宽0.59米,厚0.11米;靠东侧的两块高1.92米,宽0.61米,厚0.11米。四块石碑其中一块镌刻的是重建“龙江书院”碑记,其它三块镌刻重建书院捐款芳名。据《闽清县志》载,龙江书院即旧之文昌阁,清康熙十年建,系仙源道观故址。初鼎峰为邑诸生讲诵地,嗣因膏火无多,不能延师考课。清光绪甲申之岁,邑令丁公提倡捐募。

  文昌阁

  坐落于上莲乡上丰村中心地带台地上。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近年维修。建筑为楼阁塔式六角三层,层层内收。通高12米,六角须座高0.30米,每边长7米,进深10.34米,宽12.34米。内设木梯可至顶层。一层设门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五拄;二、三层整体单间,设方形、圆形门窗;每层出檐翘脊,脊背饰卷草,下施角鱼,葫芦顶刹。这种形式的建筑在古代是作为读书场所,它对了解闽清古代教育有一定的价值并且仅保留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