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人文◇闽清牛拳——填补了中国象形拳的空白

来源:闽清县 发布时间: 2022-06-16 16:41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闽清县梅溪镇的“牛拳”,又称牛法。仿牛之形,取牛之技,以掌、拳、爪、肘击打对手。多年来,牛拳仅靠拳师口传身授,在乡间农民之中秘密流传。

  说起牛拳的来历,要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当时喜爱武术的李元珠受象形拳的启发,细观牛的动作和身形,精心创编了“牛法”。李元珠的弟子郭孔熙最终将“牛法”创成牛拳。

   

  牛拳的主要特征是以形为掌、以步为拳、以身为力、以意为念、以退为进、以节发劲、以气催力,拳势凶猛。 似牛全身力量聚集牛头,牛角趋于平衡,利用双肩发力变换方向与对手周旋。臀配合发力,胳膊出击,以肘关节为攻击点,速度快如雷电。 一边出拳迷惑对手,一边用掌出其不意。屈膝跳起,将人掀翻;再出脚拦截,将人损伤。整体拳法如狂如颠;亦步亦趋之式,东扯西牵,如万牛奔腾。

   

  ▲牛拳动作分解

  闽清牛拳的第三代传承人——杨大乐,自幼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牛拳,长大后为了能将这一拳法发扬光大,他开设了专门教授牛拳的梧峰拳馆,广收弟子。在这期间,他培养出了8名世界武术冠军,27名全国武术冠军,200多名省级武术冠军。牛拳,经过他的继承与传授后,在武术界发扬光大,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2020年,闽清牛拳被列入福建省闽清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拳已成为中国象形拳的一个独特文化符号及脉络,填补中国象形拳中牛拳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