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窑青白瓷传统手工技艺

来源:闽清县 发布时间: 2019-05-16 15:24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每一处乡镇都是文化遗存的载体,它们或多或少展示着属于这个乡镇的独特记忆!它们可以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或者是那看不见的比砖瓦比草木更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化遗存。

  

  义窑青白瓷传统手工技艺 

  八百年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一艘满载瓷器的大船意外沉入海底,埋藏起曾经的辉煌与荣光;

  八百年后,大船重新浮出水面,被命名为“南海一号”,沉睡在海底数百年的闽清义窑瓷器,也得以重见天日。

  ▲“南海I号”沉船遗址中的闽清义窑瓷器

  是福建宋元时期规模最大的青白瓷产地

  闽清县素有“瓷都”之称,最早发现的古陶片可追溯到商周时期。闽清义窑是我省宋元时期规模最大的青白瓷产地,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

  ▲闽清义窑窑址

  义窑古窑遗址群分布于东桥镇义窑村和青窑村沿安仁溪一带。方圆1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挖出古窑的山头有20多座,100多个古龙窑遗址,义由下岗窑址有2座保存完整的宋元窑。1991年,该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闽清义窑的窑炉独具特色,像龙一样,顺着山体往上延伸,故名“龙窑”。龙窑多依山而建,长度约70米,坡度约35度。构造有拱顶、窑节、窑门、窑壁、窑底、烧火孔、窑坪等。除烧火间外,各窑节内成梯层空腹。龙窑装容量根据坯体大小,一般一次可装3—6万件。燃料用松柴,每次耗柴量120担左右,烧制时间20—24小时,最高烧成温度达1200多度。

  品类丰富、数量可观、远销海外

  闽清义窑属民窑,产品类型丰富,有青瓷、青白瓷、酱釉等;器型种类非常多,有碗、盘、碟、壶等日用瓷,也有狗、猪、狮等工艺瓷;文饰也非常多样,包括印画、刻画等。

  ▲在市非遗中心展览的3件义窑青白瓷传统手工技艺复原作品

  这些古陶瓷以外销为主,远销日本、东南亚一带。日本近年来在宋元考古地层出土了许多瓷器碎片,类似于闽清古窑的产品。2006年在福州连江县的东洛岛曾发现元代沉船,出水的数量可观的陶瓷经鉴定是闽清古窑的产品。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队在南海海域进行水下考古发掘,相当一部分出水瓷器被专家认为可能产于闽清古窑。

  ▲海南省博物馆藏“华光礁I号”沉船出水闽清义窑瓷器

  ▲广东海丝馆藏“南海I号”沉船出水闽清义窑出筋碗

  融入灵魂与温度的瓷器,借互联网+获新生 

  闽清义窑长期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不为外界所知。1983年考古界开始对窑址进行考察,但没有引起外界的关注。直到2007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走进福州——义窑之迷》的纪录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考古专家纷纷前来考察,福建一带迅速形成了一定收藏规模和研究探讨热。

  2018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将索佳艺集团的传统技艺——义窑青白瓷传统手工技艺列入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对义窑青白瓷的历史价值及工艺的肯定,提高了大家对陶瓷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及认同感。

  2019年3月,作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2019“梅好”闽清花·果·山网络推广年暨“丝路非遗·义窑传承”迷乐谷文化旅游项目开工仪式在闽清县东桥镇举行。沉睡800多年的闽清义窑借互联网+获新生

  据了解,迷乐谷文化旅游项目拟于2019年10月份动工,分为三期开发,计划开发周期5年,总投资规模约17.3亿元。将结合千年古窑文化的传承、修复与创新,围绕陶瓷教育、陶瓷体验、陶瓷生活等开发一系列的“瓷艺”文化旅游项目。

  2019年5月,瓷天下·海丝精灵谷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复燃千年窑火,再现海丝文化”千年义窑烧窑盛典。为游客重现古代义窑制瓷、造窑、烧窑、开窑等恢宏场景,带游客领略古老义窑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全民参与到古窑文化复兴中,发挥文化传承人的作用,使古窑文化生生不息地得到传承。

  除此之外,闽清的陶瓷产业在文旅融合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在闽清县江滨生态公园,长380米、高2.5米的《梅川礼乐图》,长185米、高3.3米的《闽清胜迹图》成为闽清一景。壁画中汇聚闽清、尤溪、建阳等多个地区的山水风光,还有513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全部是由高温烧制的陶瓷“绘制”而成。

  如今的闽清已经实现了,从工业用瓷、建筑用瓷延伸到以陶瓷文化打造旅游景区的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时代。给陶瓷灵魂与温度,正成为闽清大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