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闽清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养老民生工程建设,以打造“长者食堂+乐龄学堂”农村养老综合体为抓手,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家门口”幸福养老“加码”。
一、夯实基础,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一是科学规划精选址。“长者食堂”建设方面,根据辖区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和15分钟步行路程的服务需求半径,合理筛选确定临近老年人集中居住、步行通达性好、便于寻找的显著位置。目前全县已建成投用38个长者食堂(含简易版),总服务面积达2280平方米,可提供620个餐位。“乐龄学堂”建设方面,依托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首选兼具多功能室、棋牌室、手工室、书画室、阅览室、影音投放设备,以及户外有便于开展教学和活动的场所,开展养老助餐和乐龄助学“二合一”服务。目前,筛选梅溪镇新民村、白中镇田中村等6个村为试点。二是改造提升补短板。2021年以来,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对原有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场所进行适老化升级改造,要求6个“长者食堂+乐龄学堂”试点村,场所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0平方米,可容纳20名以上老年人同时用餐;按照“四个一”(一个“明厨亮灶”厨房、一个选餐配餐区、一个就餐区、一个文体活动区)的标准规范空间布局,提供餐饮、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按照“八个一”(一套标准炊具、一套满足就餐需求的餐具和桌椅、一台消毒碗柜、一台保鲜冰柜、一台留样冰箱、一套供暖降温设备、一套电子监控设备、一套消防器材)的标准配备设施,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三是多方融资强保障。采取“四个一点”运营建设资金筹措运行模式,即政府补助一点、村(社区)自筹一点、社会慈善捐赠一点、乡贤村民捐助一点。目前,全县长者食堂中有4个被列为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点,2个列为市级示范点,其它32个列入县级补助。今年以来累计向各级政府争取补助资金141万元,向社会慈善机构争取30万元资金用于乐龄学堂运营,闽清旅厦乡贤向梅溪、池园等长者食堂捐助50多万元,湖头、田中等村自筹 20多万元提升改造场所,三溪乡溪源村为乐龄学堂划拨菜地供学员自行种植蔬菜,节约共餐支出。
二、“两堂”融合,打造农村养老综合体。一是共餐有味。按照“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的目标,不断健全完善长者食堂建设运营和监督管理制度,确保食材可溯、服务规范、价格公道、安全卫生、饭菜可口。目前,全县长者食堂日均就餐人数达586人次,均配置“一荤两素一汤”标准套餐,所有菜式遵循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的“五低”饮食标准制作,并结合时令调整菜谱,提升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感”。二是共学有“知”。“乐龄学堂”采取学校制管理,一年分为两个学期,由村主干担任校长。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兴趣课程三大类,依托社工服务组织,每周固定上课一次,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游学、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今年8月开课以来,“银杏乐龄学堂”开设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活动、歌唱学习班、太极拳广场舞学习班、中秋节手工月饼制作等课程,让老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三是共伴有乐。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探索“两堂”融合“5+N”运营管理模式,“5”为必备项,包括娱乐室、康复室、护理室、休息室、图书阅览室,“N”为拓展服务项,由所在乡镇、村(社区)根据服务能力和老年人需求,可拓展提供志愿服务、电影放映、闽剧播放、乡村医生巡诊等服务项目,让老年人在食有所取、学有所获的基础上,充分满足社交和休闲娱乐需求,实现玩有伙伴、其乐融融。
三、激活潜能,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一是支持智慧化运作。投入280万元建成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包括一个县级指挥中心和养老监管系统、养老机松照护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对讲求助系统6个子系统,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场所的服务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及养老信息资料的采集。开发助老小程序,在梅城镇、梅溪镇、白中镇3所长者食堂,规范便捷订餐送餐流程。同时,配餐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助老小程序进行用餐统计,及时收集建议意见,提升配餐服务质量。二是培养专业化队伍。每年定期举办为期3天的“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围绕护理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安全知识、应急救援演练、疫情防控、意外伤害急救处理等方面内容,聘请省市有关专家授课培训。目前,全县共有养老服务人员466名,其中专业护理人员104名。近3年来,累计开展机构、社区、家庭照护者等各类养老护理员培训1847人次,有效提升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开展多元化服务。积极开展“邻里助老”“亲情助老”等互助养老模式,推动养老服务向基层延伸、向需求延伸。鼓励各乡镇组建1~2支由心理咨询师、医护工作者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深入敬老院、幸福院为老年人开展心理咨询、医疗健康服务。将养老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重要项目,今年以来,全县组织开展各类敬老志愿服务216次,关爱各类老年人1万余人次。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养老服务项目,依托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心理慰藉等上门养老服务,不断增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新体验。